首页 > 悬疑 > 寻宝笔记之大运河篇
下章.收藏.目录.分类

黄金马鞍_第三章 朱先生

李胜鬼压床被那五个“塞豆窿”托梦,夜里再睡不着,就挑了盏马灯,扛着铁锹来到梦中那小鬼儿们指引的地方。
    夜里河里还是很冷的,李胜把马灯插在淤泥里,找准地方,挥锹挖了起来,没几下,就挖到了东西,和上次挖到塞豆窿不同,这次铁锹和它相碰,竟然是金属之声,马灯光亮有限,看不出是个什么东西,李胜就丢掉铁锹,用手把那物挖了出来。
    入手沉甸甸的挺有份量,只是裹满了泥,看不出个样子来,李胜将它抱到水里,把泥往下抠抠,用水哗哗的洗涮了几遍,此物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但见此物呈半圆状,就像是家里的水缸破了的一半,又类似于屋顶的瓦当,嗯,更像是瓦当,弧形的两端各有两个半圆,上面雕着些不知名的纹路,长约两扎,宽也差不多两扎,灯光映照下遍体金黄,李胜不由心跳加速,我天,这东西是金的吧!
    李胜已经二十八岁,虽说一直过着穷日子,也没个正经营生,可发财梦可没少做,一直想着哪天捡个金元宝陡然而富,这下美梦成真,真真是心花怒放,心里合计可能是自己安葬了那几个小鬼,小鬼们感恩与他,才指引了这个富贵。
    把这宝贝抱起,看着河堤上那座新坟点了点头算是感谢,拿起马灯就往家跑,进了家门才想起来把铁锹忘到了河里,也不去管它。
    李胜回到家中,进了自己的小院,关了院门,又顶上一根木棍,抱着那宝贝就奔进里屋,直接放在炕上,又点了一盏油灯,扒拉开上面的泥,把宝贝拿出来,拽过自己的被子擦去上面的泥,仔细的端详。
    看了一会儿,趴上前就来了一口,“哎呦”一声,好悬硌掉了他的牙,上面却连个牙印都没留,当年听老人们讲金子是能咬动的,难道这不是金子的?
    颜色可是金黄金黄的呀,再看这个器物的形状,越看越迷糊,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呢?
    需要找个明白人问问,找谁呢?李胜忽然想起,隔壁村的老姨夫博古通今懂得甚多,当年开过私塾呢,自己小的时候还跟着他学过一阵呢。嗯,就抱给他看看吧。
    一夜不曾睡着,反复看那宝贝,好不容易盼到天明,用件衣服裹了宝贝就向老姨家跑去。
    老姨家住的村子叫北陵,离着李胜家大概有三四里地,是个回民村,村子里大部分都是回民,几乎家家的大门上都镶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的阿拉伯文,看着还挺好看。
    当地的回民来历与中国别处回民不同,话说明朝永乐十五年八月甲申朔,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刺、西王和峒王,率领家眷、官员共三百四十多人组成的友好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受到永乐帝的隆重接待,历时二十七天。
    三位国王在京访问结束,永乐十五年九月乙丑,到达当地时东王巴都葛·叭哈剌突患急症,不幸病逝。明朝廷极为重视此事,命以“王礼”厚葬之,专门派员赴此,为东王举行隆重葬礼。
    明朝廷在城北十二连城九江营的西南部择址建陵,拟谥号“恭定”。为东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苏禄东王下葬后,其长子都马含随西王、峒王等人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十余人则留在德州守墓。
    永乐二十一年七月己丑,明朝政府派人护送王妃葛木宁回国,由于对东王的眷恋,次年她再次返回此地。从此再未离开,与两位王子长期留居此处,直到去世。
    苏禄王墓东南方,有三个比王墓略小的封土堆,便是王妃和二位王子的坟墓。
    明宣宗宣德年间,在东王墓西南敕造清真寺一座,于温、安二姓各选掌教一人,负责宗教事务,每逢回教大典,掌教长率领温、安全体诵经祭墓,成为定例。
    清兵入关后,清政府继承明朝法统,对苏禄王的后裔仍然给予特殊照顾。
    雍正四年,苏禄苏丹母汉末母拉律林委派旅居苏禄的中国商人龚廷彩为苏禄访华使团使,附马阿石丹为副使,携带“国书”和礼品,到中国进行访问。
    雍正九年,苏禄国王苏老丹来中国访问,在途经时瞻拜东王墓。根据留居本地的东王八代孙温崇凯、安汝奇提出的“本国远隔重洋”,要求加入中国籍的请求,清政府礼部同意守墓人等子孙,以温、安二姓入籍中国。
    这个村子大部分都是温、安二姓的后裔,只有少数几家汉民,李胜的老姨家就是一家,姨夫姓朱,因为当年开过私塾,所以人们都叫他朱先生。
    这朱先生大名朱之文今年约有五十多岁,头上头发花白,还稀疏的只有一半,前额都已掉光,他反而把头发尽往后梳,使得前额更加突出,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高鼻阔口,身材清瘦,又加上他身高较高,显得就更为痩挑,虽然平常穿着朴素,都是农家土布,却浆洗的干净,衬着朱先生格外精神。
    要说这朱先生还真是个高人,他祖籍并不是此地,而是邻省的沧州人士,当年家里也是豪富之家,朱先生从小就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家里有钱,也是着力栽培,十几岁就已学有所成。
    当地找不到能教他的先生,朱先生父亲知他是个可造之材,不惜重金把他送到京城一个大儒门下进学深造。
    当时政局动荡,早断了科举之事,家中有钱,朱老爷子也不奢求他能借文养生,只希望他能学成一博古之人,所以朱先生除了平常的之乎者也,四书五经,更是研习声乐之律、金石之属、两仪八卦、宗教神佛等等各种外人看来无用的学问。
    朱先生尤其对考古学倍感兴趣,研究古物的各式书籍都是爱不释手,像什么先人欧阳修的《集古图》、赵明诚的《金石录》更是翻了好多遍,不久就声名远播,也有好多来慕名和他探讨切磋,据说当时有名的张伯驹先生常是他的座上宾。
    天有风云,人有祸福,当时各地军阀战祸连连,民不聊生,当地人又有习武之气,草莽之风,有一群逼得没办法的人们就落草当了土匪,第一次就先拿朱先生家开了刀。
    朱老先生老两口惨死血泊之中,家里也被洗劫一空,朱家虽然族人不少,可土匪凶悍,谁人敢上前,加上很多人当年找朱老先生“打秋风”,都被拒过,现在反而幸灾乐祸:“活该,谁叫你家有钱!这下完了吧!”
    朱先生乃是家中独子,只得拜别京中师友,回乡来料理后事,继承家业,朱先生时年不到二十,虽有博古通今之才,却无社交人情之能,就把一切事物委托给族人办理,众人欺他年幼,个个狼吃狗叼,中饱私囊,又把朱家仅剩的财产刮了一遍。
    后来还借此邀功,经常来朱家“打秋风”,起初还说个借字,朱先生良善憨厚,也不好意思追还,众人更加肆无忌惮,后来竟直接找他要钱,不给的话反而骂他狼心狗肺,为富不仁,还常常互相诉苦说:“他那么有钱,咱们这么难,就帮帮咱们怎么了,真是越有钱越坏呀,活该叫土匪把家端了……”
    一来二去,朱先生实在是应付不来,再有来要钱的竟逼得他要变卖家产,朱先生虽然善良,可并不愚钝,后来实在无法,只得一咬牙,一跺脚,把房产变卖了,拜别了祖坟,迁到了邻省,就来到这北陵村,置办了一座院落,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后来,朱先生在当地娶了个贫苦人家的女儿,也就是李胜的老姨,成了李胜姨夫。
    朱先生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在这小乡村却无用武之地,为糊口,就收拾了院里的东厢房,摆了两张桌子,招了几个孩子,办起了私塾。
    当地人们虽然贫困,倒都有望子成龙之心,又有尚学之风,一般都把孩子送到朱先生这里学点东西,算是启蒙,一旦发现是可造之材,就着力巴结,在朱先生这学些基础知识,就转到邻村较大的学堂,一旦看着不是那么回事儿,就学个三五两天,勉强认识自己名字,就回家继续务农,帮着家里干活,朱先生学费收的不多,遇到确实没钱的,给个一碗黄豆,三

下一页

上一章|下一章:黄金马鞍_第四章 黄金家族

目录

每页字数: 1000|3000|整章

读过本书的书友也读过

验尸笔录

盛世婚宠:老公送上...

邪王轻点爱:枭宠医...

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仙武同修